原文連結:http://www.36kr.com/p/220229.html
創始人合夥創業,有的提供資金,有的提供場地,有的提供技術能力,有的提供銷售渠道,有的提供融資資源
各個創始人提供不同的貢獻,各個貢獻性質不同,似乎完全無法等價對比
如果沒有明確的標準,很難說研發就比銷售更重要,也很難說拉來投資的工作就比提供辦公場的貢獻更重要
所以創始人之間如何分配股權,往往成為一個難題往往不得不用「拍腦袋」的方法劃分比例
這經常會導致埋下不滿的情緒,並在創業最艱難的時候爆發
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在同一維度上,量化創始人的各種貢獻呢?
如果能按一個統一的計算單位,量化各個創始人的不同貢獻
創始人分股權或許會稍稍科學客觀一些,至少能讓大家更信服、讓團隊更團結
將創始人的貢獻估值
Mike Moyer 在《Slicing Pie: Fund Your Company Without Funds》一書中首先提出
將創始人在創業項目中的貢獻,按照市場價值估值,然後算出所有創始人貢獻的總估值
折算各個創始人貢獻估值佔總估值的比例,就是各創始人應該持有的股權比例
創始人對公司的投入,公司本應該給與合理的回報
如果公司沒有給予足夠的回報的,那麼該給、但沒有給的部分,就是創始人留在公司裡的價值
就是創始人對公司的「投入」,或「投資」
比如,創始人按照市場行情,工資應該是每個月 2 萬
創業時只領了 5000 塊錢的基本生活費,那麼還剩 1 萬 5 是他應得、但公司沒有付的
這部分就相對於是他對公司淨投入,是他對公司的「投資」
他在公司中應該佔有的股權,就可以參照他的這種「投資」佔大家總「投資」的比例來計算
這種計算方式可以稱之為估值法,即按照創始人投入的「市場價值」來評估股權比例
本文中的估值法,以 Mike Moyer 的方法為基礎,稍作調整和補充。
各種投入要素的估值
按照估值法,要在創始人之間分配股權
應當先折算創始人對創業企業各種投入的價值,加起來計算出總投入的價值
然後再折算每個人的投入價值佔總價值的比例
比如,我投入的研發工作,估值為 20 萬;我投入了資金,估值為 10 萬
所有人的投入總估值 100 萬,我的貢獻比例就是 30%,所以我的股權比例是 30%
因此,這種股權分配方法,最主要的一個環節,就是估算各種投入的價值
工作時間
工作時間上的投入,是創始人對公司最主要、最重要的貢獻
創始人時間投入的價值如何計算呢?
最合理的方式,是按照人才市場上通常的工資標準來折算
比如,以他這樣的學歷和職業背景,在類似的工作崗位上,通常其他公司會開出多少的工資
這個工資,就是他的時間價格
一方面,如果創業企業一開始就給他發了這樣的工資
那麼相對於他對創業企業沒有任何投入,只是個被僱傭的勞動者
這樣的人,就不是創始人,也不是在創業,只是在打工而已
另一方面,如果創業企業給他的股權,不值他在其他企業的工資標準
他很可能就不會選擇來創業,而更可能選擇在其他公司工作
他選擇創業,一定是他認為獲得的股權,潛在的價值大於他為別的公司工作的工資
具體而言,創始人在創業企業干的工作
如果市場行情是月收入 2 萬,他一分錢工資也不拿
那麼就幫創業企業省了 2 萬的工資成本,或者說創業企業賺到了價值 2 萬的人力投入
這個 2 萬就是他對企業的人力貢獻的價值
相應的,如果他領了 5000 塊錢的月薪,那他的貢獻就只剩下 1 萬 5
簡單的說,以創業企業「本應該發給他、但是沒有發給他」的工資,來作為他的投入
如果他是兼職創業,就按照兼職人員的市場工資標準,折算他的投入
如果他通常按月工作,還可以把月工資折算為日工資、小時工資,按實際工作的天數、小時數來折算他的投入
投入現金和實物
通常,現金的價值,就是現金的金額
現金對於「初創階段」的創業企業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司發展壯大、前景明朗之後,有很多投資人願意向公司投資
因為資金有更多的可選擇融資來源,所以資金的重要性其實是降低了
但是在「初創階段」,企業前景不定,並沒有太多人願意向公司投資
此時向公司投入現金的作用就會意義非凡
現金,一般就按其實際金額估算價值
創始人向企業提供實物資產,通常可以視為現金投資
因為實物實際上現金購買來的,是現金的另外一種形態
但這樣的實物資產,必須至少滿足下面條件之一:
一、創業企業主營業務所必須的核心資產
比如,創業項目是網路項目,為項目而租用的網站服務器
但是,如果為了中午在辦公室熱飯方便,而從家裡搬來一個微波爐,這個微波爐就不是必須的核心資產
原因在於,初創階段,任何資產都是以「創業非常需要」為原則
二、是專門為創業企業的經營而特意取得的
比如,專門為創業企業經營而購買的電腦、辦公桌、辦公用品等。
果是順手從家裡舊貨堆裡扒拉來的舊電腦、多餘的文具,就不屬於專門為創業企業而購買的
那麼,實物資產的價格如何計算呢?
儘管專業評估師通常有成熟的計算方式了,但是為了簡便考慮,創業者可以自己來簡單折算一下
比如:
通常,如果實物資產是全新的,或者在實物資產買來時間很短、幾乎沒有怎麼折舊,可以按購買價來計算
如果實物資產已經折舊很厲害了,可以按當前可以賣出的價格來計算
辦公場地
創始人可能會向創業企業提供辦公地點、倉庫、店舖,以及其他一些創業企業經營所必須的場地
如果創業企業非常急需這些場地,創始人不提供的話,創業企業就不得不自己去租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創始人向創業企業提供的場地,實際上也就是向企業提供了相當於租金的資金
所以,創業企業應該給、但沒有給的租金,就是創始人對創業企業的投資。
當然並非所有的場地,都可以折算對公司的價值,有的場地不能用來估值:
一、超出需要的場地,對公司沒有價值
比如,公司只有 5 個人,只需要 30 平方米的辦公室,創始人提供了 500 平方米
那多出的 470 平方米,對公司就沒有任何價值
二、本來就不能為創始人營利的場地,創始人提供給了公司
如果這個場地,創始人本來就沒有拿它用於經營活動、不能為創始人帶來現金收益,那麼這個場地也不能折算價值
因為創始人把它提供給創業企業,並沒有導致創始人利益受損
idea
僅僅只是一個創業點子,一個初步的想法,那麼這個創業點子本身基本上不值錢
但是,如果在創業項目啟動前,創始人已經對這個創業點子進行了完整的思考
進行了一系列的試錯,形成了成熟的商業計畫,或者已經開始了初步的嘗試
開發出了初步的技術方案、乃至原始產品
這樣成熟的創業規劃,才能視為對公司有價值的貢獻
從創業點子到成熟的創業規劃,在創業開始之前,創始人已經為此獨自默默地投入了大量的先期工作
通常市場上,為這些先期工作將會付出多少工資,這個工資就是他對創業企業的投資
專用技術/知識產權
創始人向創業企業提供的專用技術 / 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就是創始人對公司的投入
如果創始人不願意把知識產權轉入創業企業,只希望授權創業企業使用
那麼知識產權許可使用費也是創始人對公司貢獻的價值
可以按照企業「應該支付、但未支付」的許可使用費,計算知識產權許可使用的價值
還有的時候,創始人會把他開發或運營差不多的產品,轉入創業企業,作為他的貢獻
比如已經開發出來的網站、APP、SNS 帳號等
這個產品通常的轉讓價,可以作為創始人這一貢獻的估值
很多站長平台、站長 QQ 群,都有買賣網站和帳號的交易,從那裡可以瞭解基本的市場價格
人脈資源(銷售、融資等)
有時候公司需要一些特定的人脈資源,有的創始人能提供這樣的門路
比如,企業需要借用人脈幫助公司變現產生收入,或者建立重要的合作夥伴關係,或者幫助公司融資
如果是可以幫公司帶來銷售收入,公司可以按市場行情支付銷售提成
如果沒有支付,則可以按照「應支付、但未支付」的銷售提成金額,折算創始人的這種人脈對公司的價值
相應地,如果創始人的能力是可以幫公司融資,那麼公司應該按照財務顧問的市場行情支付佣金
也可以按照企業「應支付、但未支付」的佣金金額,折算該人脈對公司貢獻的價值
當然,創業企業也可以自己衡量,是願意直接付錢、省下股權,還是願意折算股權、省下現金
其他資源
如果創始人或創始人的其他朋友,能夠為公司提供很重要的短期資源,公司可以付錢給他們,也可以先欠著
但是如果創業企業付不起錢、這些人也要求股權,那麼就可以按這些資源的市場價值,折算對創業企業的貢獻值
當然,這些資源不應該是閒置的,對資源提供方來說也是有用的
由於提供給創業企業,導致他自己不能用了
比如本來可以自己拉貨的貨車,平時也在拉貨
因為提供給創業企業使用,自己就不能拿來拉貨了,這樣的資源才可能換股權
如果本來就是自己的閒置車輛,平時本來也沒有怎麼用
那麼提供給創業企業偶爾用用,為此要股權就不太合理了
總之,創始人提供的任何資源
只要是創業企業非常需要,但公司付不起錢,或者不能全額付錢的
應該付、但沒有付的部分,就是這些貢獻的價值,就是對公司的投資
股權比例的計算
股權比例計算公式
確定好各種投入要素如何估值之後,就可以簡便易行地計算每個合夥人的股權
把某一個創始人所貢獻的各種要素的估值加起來
再除以全體創始人所貢獻各種要素估值總和,就可以算出某個創始人貢獻的百分比
這個百分比,就是創始人應該佔有的股權比例
簡單的說,公式就是:「某個創始人的投入估值÷全體創始人的投入估值 = 某個創始人的股權比例」
投入要素的估值浮動
有時候,各種投入要素,在創業初期的迫切性、稀缺性是不一樣的
最迫切、最稀缺的要素,可以按商量的比例,適當放大其估值
比如,對絕大多數創業者來說,初期可能最需要的是錢
如果需要出力、出時間,大不了自己辛苦點,工作時間長一點,也多少能把需要的工作量做出來
但是對於錢來說,是怎麼也沒辦法無中生有出來的
所以,對絕大多數初創企業,初期可能錢是最重要的要素
因此,在對錢的價值進行估值時候,不一定只按錢的實際金額估值
而可以將其估值放大一些,比如按金額的二倍估值
股權比例的計算時機
創始人向公司投入的各種要素,諸如資金、設施,可能會在確定創業項目時一次性投入公司
但是最重要的投入要素——時間,是各個創始人在創業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實際工作,逐漸投入到創業企業中的
因此,創始人對公司的投入及其股權比例,很可能將會處於動態變動之中
這一問題如何解決呢?
預估法
最簡單的做法,是在創業項目啟動時,就事先預估各個創始人未來的時間投入及其價值
並據此預估和確定各自的股權比例
比如,某個創業項目中:
1 甲乙丙三人創業,甲方出力並負責帶領創業企業,乙出力並主要負責事務性工作,丙出錢
2 第一年甲乙丙都不領工資
3 如果人才市場僱傭甲這樣資歷的人才、從事甲在創業企業裡的工作,應該付給甲的年薪是 42 萬
4 同理,乙方在人才市場的此職務年薪應該是 18 萬
5 甲乙都拿不出錢來,丙可以提供 20 萬元
由於創業項目很缺錢,大家同意丙的資金按 2 倍估值,即估值 40 萬元
綜上,甲的投入估值 42 萬,乙的投入估值 18 萬,丙的投入估值 40 萬,加起來乙丙三方的投入合計估值為 100 萬
所以甲乙丙三方的股權比例分別為 42%、18%、40%
定期評估法
還有一種方式,是定期彙總各個創始人的貢獻,計算各個創始人截至某個時間點時的投入及其估值
然後計算各自投入的估值佔總估值的比例,從而確定股權比例
這樣做的話,股權比例將會是動態的,比如:
1 甲乙丙三人創業,甲方出力並負責帶領創業企業,乙出力並主要負責事務性工作,丙出錢
2 甲乙丙暫定都不領工資
3 如果人才市場僱傭甲這樣資歷的人才、從事甲在創業企業裡的職務,應該付給甲的年薪是 42 萬,也就是說月薪 3.5 萬
4 同理,乙方在人才市場的此職務年薪應該是 18 萬,即月薪 1.5 萬
5 甲乙都拿不出錢來,丙承諾可以提供 20 萬元,由於創業項目很缺錢,丙的資金,估值按 2 倍計算
第一個月月底,分別計算甲乙丙三方的投入:
甲工作了整個月,工資應該是 3.5 萬,創業企業沒有付給他這個工資,所以甲的投入就是 3.5 萬
乙也工作了整個月,工資應該是 1.5 萬,同樣創業企業沒有付給他這個工資,所以乙的投入就是 1.5 萬
創業項目要買雲服務器、域名和付給廣告聯盟費用,丙方實際花了 2 萬,按 2 倍估值就是 4 萬
到第一個月月底,甲的投入是 3.5 萬,乙的投入是 1.5 萬,丙的投入是 4 萬,加起來乙丙三方的投入合計估值為 9 萬
甲乙丙三方各自的投入除以 9 萬,就是分別的股權
所以,此時甲乙丙三方的股權比例分別為 38.9%、16.7%、44.4%
同樣,每個月月底的時候,都可以累計計算各自的投入及其比例
當然,根據創業企業的需要,可以自行安排計算的週期
如每週計算一次,或者一個季度計算一次
這樣,隨著各自投入的變化,股權比例也會隨著變化
不過,隨著各方投入估值的逐漸累加
到了最後,每個月的投入很可能不會給股權比例帶來更大的變化了
比如,在第一個月的時候,各方投入估值總計才 9 萬元
甲方當月投入 3.5 萬,可以為他帶來 38.9% 的股份
如果到了第 11 個月的月底,各方投入估值已經累計達到了 99 萬
即使其他人第 12 個月都不投入任何貢獻,只有甲投入了 3.5 萬
那這樣也只能讓他在第 12 個月月底時,增加 3.4% 的股份
計算公式為 3.5 萬÷(99 萬 +3.5 萬)=3.4%
所以,越往後,各個創始人繼續投入,對股權比例影響就越小
也就是說,到了一定時候,股權比例就相對穩定了
在這個時候,基本上就不用再定期評估和計算股權比例了
可以直接確定一個相對準確的股權比例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初創企業准融資了,那麼就需要提前把股權比例明確下來
否則的話,讓投資人看到創始人之間不太確定、不斷動態變化的股權結構
會讓投資人認為團隊不穩定、不願意投資
註:本文作者是杜國棟,他的微信公眾號duguodonggo,微博@杜果凍,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和他交流
創始人合夥創業,有的提供資金,有的提供場地,有的提供技術能力,有的提供銷售渠道,有的提供融資資源
各個創始人提供不同的貢獻,各個貢獻性質不同,似乎完全無法等價對比
如果沒有明確的標準,很難說研發就比銷售更重要,也很難說拉來投資的工作就比提供辦公場的貢獻更重要
所以創始人之間如何分配股權,往往成為一個難題往往不得不用「拍腦袋」的方法劃分比例
這經常會導致埋下不滿的情緒,並在創業最艱難的時候爆發
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在同一維度上,量化創始人的各種貢獻呢?
如果能按一個統一的計算單位,量化各個創始人的不同貢獻
創始人分股權或許會稍稍科學客觀一些,至少能讓大家更信服、讓團隊更團結
將創始人的貢獻估值
Mike Moyer 在《Slicing Pie: Fund Your Company Without Funds》一書中首先提出
將創始人在創業項目中的貢獻,按照市場價值估值,然後算出所有創始人貢獻的總估值
折算各個創始人貢獻估值佔總估值的比例,就是各創始人應該持有的股權比例
創始人對公司的投入,公司本應該給與合理的回報
如果公司沒有給予足夠的回報的,那麼該給、但沒有給的部分,就是創始人留在公司裡的價值
就是創始人對公司的「投入」,或「投資」
比如,創始人按照市場行情,工資應該是每個月 2 萬
創業時只領了 5000 塊錢的基本生活費,那麼還剩 1 萬 5 是他應得、但公司沒有付的
這部分就相對於是他對公司淨投入,是他對公司的「投資」
他在公司中應該佔有的股權,就可以參照他的這種「投資」佔大家總「投資」的比例來計算
這種計算方式可以稱之為估值法,即按照創始人投入的「市場價值」來評估股權比例
本文中的估值法,以 Mike Moyer 的方法為基礎,稍作調整和補充。
各種投入要素的估值
按照估值法,要在創始人之間分配股權
應當先折算創始人對創業企業各種投入的價值,加起來計算出總投入的價值
然後再折算每個人的投入價值佔總價值的比例
比如,我投入的研發工作,估值為 20 萬;我投入了資金,估值為 10 萬
所有人的投入總估值 100 萬,我的貢獻比例就是 30%,所以我的股權比例是 30%
因此,這種股權分配方法,最主要的一個環節,就是估算各種投入的價值
工作時間
工作時間上的投入,是創始人對公司最主要、最重要的貢獻
創始人時間投入的價值如何計算呢?
最合理的方式,是按照人才市場上通常的工資標準來折算
比如,以他這樣的學歷和職業背景,在類似的工作崗位上,通常其他公司會開出多少的工資
這個工資,就是他的時間價格
一方面,如果創業企業一開始就給他發了這樣的工資
那麼相對於他對創業企業沒有任何投入,只是個被僱傭的勞動者
這樣的人,就不是創始人,也不是在創業,只是在打工而已
另一方面,如果創業企業給他的股權,不值他在其他企業的工資標準
他很可能就不會選擇來創業,而更可能選擇在其他公司工作
他選擇創業,一定是他認為獲得的股權,潛在的價值大於他為別的公司工作的工資
具體而言,創始人在創業企業干的工作
如果市場行情是月收入 2 萬,他一分錢工資也不拿
那麼就幫創業企業省了 2 萬的工資成本,或者說創業企業賺到了價值 2 萬的人力投入
這個 2 萬就是他對企業的人力貢獻的價值
相應的,如果他領了 5000 塊錢的月薪,那他的貢獻就只剩下 1 萬 5
簡單的說,以創業企業「本應該發給他、但是沒有發給他」的工資,來作為他的投入
如果他是兼職創業,就按照兼職人員的市場工資標準,折算他的投入
如果他通常按月工作,還可以把月工資折算為日工資、小時工資,按實際工作的天數、小時數來折算他的投入
投入現金和實物
通常,現金的價值,就是現金的金額
現金對於「初創階段」的創業企業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司發展壯大、前景明朗之後,有很多投資人願意向公司投資
因為資金有更多的可選擇融資來源,所以資金的重要性其實是降低了
但是在「初創階段」,企業前景不定,並沒有太多人願意向公司投資
此時向公司投入現金的作用就會意義非凡
現金,一般就按其實際金額估算價值
創始人向企業提供實物資產,通常可以視為現金投資
因為實物實際上現金購買來的,是現金的另外一種形態
但這樣的實物資產,必須至少滿足下面條件之一:
一、創業企業主營業務所必須的核心資產
比如,創業項目是網路項目,為項目而租用的網站服務器
但是,如果為了中午在辦公室熱飯方便,而從家裡搬來一個微波爐,這個微波爐就不是必須的核心資產
原因在於,初創階段,任何資產都是以「創業非常需要」為原則
二、是專門為創業企業的經營而特意取得的
比如,專門為創業企業經營而購買的電腦、辦公桌、辦公用品等。
果是順手從家裡舊貨堆裡扒拉來的舊電腦、多餘的文具,就不屬於專門為創業企業而購買的
那麼,實物資產的價格如何計算呢?
儘管專業評估師通常有成熟的計算方式了,但是為了簡便考慮,創業者可以自己來簡單折算一下
比如:
通常,如果實物資產是全新的,或者在實物資產買來時間很短、幾乎沒有怎麼折舊,可以按購買價來計算
如果實物資產已經折舊很厲害了,可以按當前可以賣出的價格來計算
辦公場地
創始人可能會向創業企業提供辦公地點、倉庫、店舖,以及其他一些創業企業經營所必須的場地
如果創業企業非常急需這些場地,創始人不提供的話,創業企業就不得不自己去租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創始人向創業企業提供的場地,實際上也就是向企業提供了相當於租金的資金
所以,創業企業應該給、但沒有給的租金,就是創始人對創業企業的投資。
當然並非所有的場地,都可以折算對公司的價值,有的場地不能用來估值:
一、超出需要的場地,對公司沒有價值
比如,公司只有 5 個人,只需要 30 平方米的辦公室,創始人提供了 500 平方米
那多出的 470 平方米,對公司就沒有任何價值
二、本來就不能為創始人營利的場地,創始人提供給了公司
如果這個場地,創始人本來就沒有拿它用於經營活動、不能為創始人帶來現金收益,那麼這個場地也不能折算價值
因為創始人把它提供給創業企業,並沒有導致創始人利益受損
idea
僅僅只是一個創業點子,一個初步的想法,那麼這個創業點子本身基本上不值錢
但是,如果在創業項目啟動前,創始人已經對這個創業點子進行了完整的思考
進行了一系列的試錯,形成了成熟的商業計畫,或者已經開始了初步的嘗試
開發出了初步的技術方案、乃至原始產品
這樣成熟的創業規劃,才能視為對公司有價值的貢獻
從創業點子到成熟的創業規劃,在創業開始之前,創始人已經為此獨自默默地投入了大量的先期工作
通常市場上,為這些先期工作將會付出多少工資,這個工資就是他對創業企業的投資
專用技術/知識產權
創始人向創業企業提供的專用技術 / 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就是創始人對公司的投入
如果創始人不願意把知識產權轉入創業企業,只希望授權創業企業使用
那麼知識產權許可使用費也是創始人對公司貢獻的價值
可以按照企業「應該支付、但未支付」的許可使用費,計算知識產權許可使用的價值
還有的時候,創始人會把他開發或運營差不多的產品,轉入創業企業,作為他的貢獻
比如已經開發出來的網站、APP、SNS 帳號等
這個產品通常的轉讓價,可以作為創始人這一貢獻的估值
很多站長平台、站長 QQ 群,都有買賣網站和帳號的交易,從那裡可以瞭解基本的市場價格
人脈資源(銷售、融資等)
有時候公司需要一些特定的人脈資源,有的創始人能提供這樣的門路
比如,企業需要借用人脈幫助公司變現產生收入,或者建立重要的合作夥伴關係,或者幫助公司融資
如果是可以幫公司帶來銷售收入,公司可以按市場行情支付銷售提成
如果沒有支付,則可以按照「應支付、但未支付」的銷售提成金額,折算創始人的這種人脈對公司的價值
相應地,如果創始人的能力是可以幫公司融資,那麼公司應該按照財務顧問的市場行情支付佣金
也可以按照企業「應支付、但未支付」的佣金金額,折算該人脈對公司貢獻的價值
當然,創業企業也可以自己衡量,是願意直接付錢、省下股權,還是願意折算股權、省下現金
其他資源
如果創始人或創始人的其他朋友,能夠為公司提供很重要的短期資源,公司可以付錢給他們,也可以先欠著
但是如果創業企業付不起錢、這些人也要求股權,那麼就可以按這些資源的市場價值,折算對創業企業的貢獻值
當然,這些資源不應該是閒置的,對資源提供方來說也是有用的
由於提供給創業企業,導致他自己不能用了
比如本來可以自己拉貨的貨車,平時也在拉貨
因為提供給創業企業使用,自己就不能拿來拉貨了,這樣的資源才可能換股權
如果本來就是自己的閒置車輛,平時本來也沒有怎麼用
那麼提供給創業企業偶爾用用,為此要股權就不太合理了
總之,創始人提供的任何資源
只要是創業企業非常需要,但公司付不起錢,或者不能全額付錢的
應該付、但沒有付的部分,就是這些貢獻的價值,就是對公司的投資
股權比例的計算
股權比例計算公式
確定好各種投入要素如何估值之後,就可以簡便易行地計算每個合夥人的股權
把某一個創始人所貢獻的各種要素的估值加起來
再除以全體創始人所貢獻各種要素估值總和,就可以算出某個創始人貢獻的百分比
這個百分比,就是創始人應該佔有的股權比例
簡單的說,公式就是:「某個創始人的投入估值÷全體創始人的投入估值 = 某個創始人的股權比例」
投入要素的估值浮動
有時候,各種投入要素,在創業初期的迫切性、稀缺性是不一樣的
最迫切、最稀缺的要素,可以按商量的比例,適當放大其估值
比如,對絕大多數創業者來說,初期可能最需要的是錢
如果需要出力、出時間,大不了自己辛苦點,工作時間長一點,也多少能把需要的工作量做出來
但是對於錢來說,是怎麼也沒辦法無中生有出來的
所以,對絕大多數初創企業,初期可能錢是最重要的要素
因此,在對錢的價值進行估值時候,不一定只按錢的實際金額估值
而可以將其估值放大一些,比如按金額的二倍估值
股權比例的計算時機
創始人向公司投入的各種要素,諸如資金、設施,可能會在確定創業項目時一次性投入公司
但是最重要的投入要素——時間,是各個創始人在創業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實際工作,逐漸投入到創業企業中的
因此,創始人對公司的投入及其股權比例,很可能將會處於動態變動之中
這一問題如何解決呢?
預估法
最簡單的做法,是在創業項目啟動時,就事先預估各個創始人未來的時間投入及其價值
並據此預估和確定各自的股權比例
比如,某個創業項目中:
1 甲乙丙三人創業,甲方出力並負責帶領創業企業,乙出力並主要負責事務性工作,丙出錢
2 第一年甲乙丙都不領工資
3 如果人才市場僱傭甲這樣資歷的人才、從事甲在創業企業裡的工作,應該付給甲的年薪是 42 萬
4 同理,乙方在人才市場的此職務年薪應該是 18 萬
5 甲乙都拿不出錢來,丙可以提供 20 萬元
由於創業項目很缺錢,大家同意丙的資金按 2 倍估值,即估值 40 萬元
綜上,甲的投入估值 42 萬,乙的投入估值 18 萬,丙的投入估值 40 萬,加起來乙丙三方的投入合計估值為 100 萬
所以甲乙丙三方的股權比例分別為 42%、18%、40%
定期評估法
還有一種方式,是定期彙總各個創始人的貢獻,計算各個創始人截至某個時間點時的投入及其估值
然後計算各自投入的估值佔總估值的比例,從而確定股權比例
這樣做的話,股權比例將會是動態的,比如:
1 甲乙丙三人創業,甲方出力並負責帶領創業企業,乙出力並主要負責事務性工作,丙出錢
2 甲乙丙暫定都不領工資
3 如果人才市場僱傭甲這樣資歷的人才、從事甲在創業企業裡的職務,應該付給甲的年薪是 42 萬,也就是說月薪 3.5 萬
4 同理,乙方在人才市場的此職務年薪應該是 18 萬,即月薪 1.5 萬
5 甲乙都拿不出錢來,丙承諾可以提供 20 萬元,由於創業項目很缺錢,丙的資金,估值按 2 倍計算
第一個月月底,分別計算甲乙丙三方的投入:
甲工作了整個月,工資應該是 3.5 萬,創業企業沒有付給他這個工資,所以甲的投入就是 3.5 萬
乙也工作了整個月,工資應該是 1.5 萬,同樣創業企業沒有付給他這個工資,所以乙的投入就是 1.5 萬
創業項目要買雲服務器、域名和付給廣告聯盟費用,丙方實際花了 2 萬,按 2 倍估值就是 4 萬
到第一個月月底,甲的投入是 3.5 萬,乙的投入是 1.5 萬,丙的投入是 4 萬,加起來乙丙三方的投入合計估值為 9 萬
甲乙丙三方各自的投入除以 9 萬,就是分別的股權
所以,此時甲乙丙三方的股權比例分別為 38.9%、16.7%、44.4%
同樣,每個月月底的時候,都可以累計計算各自的投入及其比例
當然,根據創業企業的需要,可以自行安排計算的週期
如每週計算一次,或者一個季度計算一次
這樣,隨著各自投入的變化,股權比例也會隨著變化
不過,隨著各方投入估值的逐漸累加
到了最後,每個月的投入很可能不會給股權比例帶來更大的變化了
比如,在第一個月的時候,各方投入估值總計才 9 萬元
甲方當月投入 3.5 萬,可以為他帶來 38.9% 的股份
如果到了第 11 個月的月底,各方投入估值已經累計達到了 99 萬
即使其他人第 12 個月都不投入任何貢獻,只有甲投入了 3.5 萬
那這樣也只能讓他在第 12 個月月底時,增加 3.4% 的股份
計算公式為 3.5 萬÷(99 萬 +3.5 萬)=3.4%
所以,越往後,各個創始人繼續投入,對股權比例影響就越小
也就是說,到了一定時候,股權比例就相對穩定了
在這個時候,基本上就不用再定期評估和計算股權比例了
可以直接確定一個相對準確的股權比例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初創企業准融資了,那麼就需要提前把股權比例明確下來
否則的話,讓投資人看到創始人之間不太確定、不斷動態變化的股權結構
會讓投資人認為團隊不穩定、不願意投資
註:本文作者是杜國棟,他的微信公眾號duguodonggo,微博@杜果凍,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和他交流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