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夠了:回到理財初衷,跳出金錢困局 閱讀紀錄


英文原名: Enough: True Measures of Money, Business, and Life
閱讀完之後總覺得書名不夠貼切,查了果然是中文標題名並不是照英文翻的
這本書實際上並不算著重在理財上,個人認為是人生與道德觀
當然作者的人生很大的比重是投資相關,所以講了很多投資也是必然

"夠了" 這個概念可以從投資延續到後面的人生討論

首先作者先帶我們了解市面上的一般理財商品的問題
相關概念看過綠角部落格的人應該都不陌生,簡單陳列:

  • 費用高昂,績效扣去費用後並沒有辦法帶來擊敗大盤的成果
  • 不屬於長期投資的操作
  • 利益衝突,創新商品創造出的利潤的受益者是業者或股東?

書中數據整理出絕大多數的主動型基金扣掉費用後的績效沒辦法長期贏過基金
當然之前網路上也會有看過反對的質疑提問
我自己的思考是
1.一般人有多少能力/運氣挑中能贏過大盤的基金?
2.挑中時是挑到該基金的起漲點,還是已經在山腰或山頂了?

接著討論社會制度,問題根源是道德

  • 基金管理人的操作是基於對股東的道德責任嗎?
  • 財務報表以及政府給出的經濟數字真實嗎?
  • 會計稽核人員超然獨立嗎?
  • 董事會、管理者有付出道德上應該要投入的管理用心嗎?


目前資本主義制度最大的問題就是道德
理想的資本主義是藉由個人的資本成長追求引導出整體社會的資本成長
不過現實上私利跟公利的衝突中,往往是私利取得上風
民主制度的代理人藉由收取私利,做出不利公利的判斷

作者提到了資本主義的基礎立論者亞當斯密並不期望如此
理論中的公正的旁觀者指的正是道德,只是這是在現代社會常被忽略的點

作者伯格先生的期望是金融在業人員基於道德,推出簡單、長期的金融商品
"夠了" ,不要過分的吃掉客戶的利潤
"夠了" ,一般人不需要過多的投入,利用ETF便能持續的分享應有的合理利潤
讓整體社會能獲取最合理最大的利益

道德面及人生面的討論也是很值得閱讀的篇章
衡量成功並不只在金錢面,而是關乎自我、社區、國家、世界的革新
謝謝作者秉持的誠心寫出的分享

留言